青年志愿者灾难中学会担当
作者: 来源: 发表时间:2010-10-31 00:00:00 浏览次数:

     灾后的一个中午,烈日当头。通往舟曲县城的泥泞道路上,机器轰鸣,挖掘机正在清理淤泥。4个袖缠红丝带的小姑娘抬着3箱矿泉水踩着淤泥,大口喘着粗气,沿着路边艰难地行走着。她们中最小的只有16岁,最大的也仅仅18岁。

  “看到家乡遭受了这么大的灾难,我们能做的却很少。但还是尽我们所能做点什么。”今年初三刚毕业的仇红菊说。

  自打到团舟曲县委报名参加志愿者以来,每天,这4个姑娘都要从距离县城10公里远的地方搬运物资,往返三四趟。

  虽然这群平凡的志愿者没有豪言壮语,默默地做着本职工作,但是灾后的舟曲,这群志愿者却不可或缺,以至于很多时候,当地政府第一时间会想起这支队伍。

  灾情发生后,团甘南藏族自治州委书记王力便率领一支志愿者队伍赶到舟曲,及时成立了志愿者服务中心,将志愿者根据专长、知识背景等分成了30个志愿者服务小分队。这些志愿者承担了卸运救灾物资、安置受灾群众、消毒防疫、抢修道路、心理援助等各项任务。

  “灾难面前,这些志愿者用无私奉献的精神,用行动来证明了他们的责任感。同时,也在灾难中接受了精神的洗礼。”王力说。

  团舟曲县委书记李小军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,灾情发生后,团县委第一时间张贴告示,招募志愿者,短短几天时间,就有1500多人报名。其中,“90后”是志愿者主力军,最小的才十一二岁,还有不少志愿者家中房屋尽毁,亲人尽失。

  他感触颇深地说:“谁说‘80后’、‘90后’没有责任感?在大灾大难面前,他们身上表现出的责任心令人感动。”

  他透露说,下一步,团舟曲县委计划成立志愿者协会,将志愿者工作长期化、制度化,将在灾难“非常态”中呈现出来的人性之美、志愿服务精神,转化成一种稳固的精神“常态”。

  行走在舟曲灾区,总能见到一些青年志愿者的身影。他们胳膊上缠着红丝带,忙碌在舟曲的各个角落,哪里有需要,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。他们是志愿者,同样也是受灾者。

  而对那些从外地赶赴舟曲的志愿者来说,此次灾区之行,无疑是一次精神上的涅 之旅。采访中,不少志愿者相继表示,他们在灾难中学会了豁达、宽容,懂得了珍惜、感恩。

  “就想过来帮点忙,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。”26岁的“装装”(网名)轻描淡写地说。这个兰州一家户外公司的领队,现在成了搬运工——每天,他的任务就是将成箱的矿泉水从距离县城5公里远的地方,肩挑手提,运进县城。

  南京林业大学大三学生杜芳霞从邻近的陇南市赶来。2008年,汶川大地震,杜芳霞的家乡甘肃陇南同样是重灾区。正是在这次灾难中,这个女大学生萌生了成立陇南市大学生志愿者协会的想法。说干就干,当年,她便招募了上百名陇南籍大学生,开始开展各种志愿服务工作。“做志愿者有乐趣,有意义。经历灾难,能拓展自己的人生深度。”杜芳霞笑着说。

  目睹舟曲灾后满目疮痍的景象后,这个23岁的女孩发出了“活着真好”的感慨:“做一名志愿者,并不是一时的冲动,而是让自己的大学生涯更加充实,人生更富有意义。”

  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后,一批重伤病员转移至兰州市医院救治。得知不少伤病员是藏族群众后,团甘肃省委紧急组织招募了20名藏族大学生志愿者,走进病房,担当翻译,照顾病人。

  8月15日,团甘肃省委副书记张旭晨带着团省委筹集的价值51.38万元的第二批救灾物资赶赴灾区进行慰问。

  “很多来自舟曲当地的志愿者,灾难中失去了亲人,有些无家可归,仍然坚持在志愿者队伍中服务。还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,自费自发前往灾区,体现了当代青年强烈的责任、担当意识。通过团组织的号召,青年志愿者凝聚成了一支有力量的队伍,在灾后的舟曲,发挥了重要作用,得到了地方党政领导的肯定和赞赏。”张旭晨说,灾难面前,青年志愿者身上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和精神力量令他印象深刻。

  本报兰州8月28日电



友情链接: 广安宏达网络

版权所有:Copyright© 2015-2024 Bcdy.Net,.All Rights Reserved.广安义工 法律顾问:广安爱众律师事务所陈素芳律师

广安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办公地址:广安市金安大道一段96号 电话:0826-2630118

蜀ICP备11005209号 技术支持:广安宏达网络 广安赛维科技